首页 > 诗文 > 吴均的诗 > 赠王桂阳

赠王桂阳

[南北朝]: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赠王桂阳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

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

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

注译

这两句是说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

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

负霜骨:指坚贞的品质。

弱干: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

陵忽:欺陵、忽视,也即是摧残的意思。

何当:何日。

覆明月:与前面“笼云”意思相似。笼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业、能“遮无盖地”的意思。

参考资料:

1、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35页

2、美文,逸才主编.古诗源 白话乐府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533页

赠王桂阳创作背景

  王桂阳,疑即桂阳郡太守王嵘。吴均曾经一度依附于他,但未受器重,后来便离他而去。此诗可能是吴均自荐之作。

参考资料:

1、邬国平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516页

赠王桂阳鉴赏

  诗人在这首诗里咏叹的是松树,但它不是纯粹的咏物诗,而是借咏物抒情咏怀,明写松树,暗喻人才,句句写松,却句句落实到人。诗的前四句指出,松树在幼小时,并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它和其他小树苗一样,常常淹没在杂草丛中,不为人们所注意。人们不知道它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也不了解它的笼罩云气的壮志和傲霜斗雪的风骨。这既是诗人的自喻和自况,表明自己像松树那样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贞的节操,是一个“好苗子”,但“为草所没”,未被发现和看重;同时也是要求当权者“慧眼识人”,要善于识别和发现人才。“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两句,指出松树的成长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特别在它幼小的时候,容易被摧残、被伤害,只有精心地培育它,爱护它、保护它,它才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这两句诗,有诗人寻求庇护的意图。诗人自荐多才,仕途不济,后因私撰《齐春秋》而遭受打击,长久失意,希望得到王桂阳的援助和保护。以上六句诗,深刻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即不仅要善于识别和发现人才,还要注意培养和爱护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不然的话,人才是很容易被埋没、被损害的。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保证说:当幼松一旦长成数千尺的大树,一定不会辜负主人的知遇之恩,要建功立业,庇护众生,有所作为。

  此诗通篇采用比体,情意委婉,笔意含蓄,与当时南朝华靡艳丽的诗风相比,此诗显得清新挺拔,别具一格。从结构上看,全篇首尾呼应,章法整饰,一气贯注,中两联为对仗,已有一些唐人律诗的体貌。

吴均简介

唐代·吴均的简介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 ► 吴均的诗(153篇)

猜你喜欢

宋代杨遂

愿侯辑百福,长与民为霖。

热河三十六景诗 其三十 澄波叠翠

玄烨

叠翠耸千仞,澄波属紫文。鉴开倒影列,反照共氤氲。

自厦门泛舟渡台湾海中见夕阳感赋

俞明震

自浮沧海送残阳,渐觉閒身人莽苍。一掬酸辛成独往,无边天水共微光。

风樯隐隐开元气,朔雁声声吊战场。凄绝一更初魄语,故人相望涕成行。

青杏儿

姬翼

一气贯寥寥。冥混里、孰谓鹏蜩。千形万状随空化,乾坤运转,游尘野马,都在扶摇。

曳屣挈箪瓢。异玉食、肥马金镳。薰莸枭凤虽殊器,天钧一点,灵明不昧,各自逍遥。

安稳驿次孙宪副过九盘山韵 其二

江源

肩舆一霎度层冈,思欲振衣心未遑。望阙直穷千里目,思乡欲断九回肠。

谩怜我辈身多病,独喜吾民岁屡穰。此去綦江应不远,淩晨呼仆束轻装。

水调歌头·勋业竟何许

宋代吴潜

勋业竟何许,日日倚危楼。天风吹动襟袖,身世一轻鸥。山际云收云合,沙际舟来舟去,野意已先秋。很石痴顽甚,不省古今愁。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星斗阑干角,手摘莫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