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含糊



含糊

词语解释

含糊[ hán hu ]

⒈  言语不清楚。

含糊其词。
含糊不清。

ambiguous; vague;

⒉  马虎;是非不分。

含糊了事。

careless; perfunctor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含胡”。

⒉  形容声音、言语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确。

唐 刘禹锡 《与柳子厚书》:“弦张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闻。”
《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贼鉤断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而 龟山、晦庵、无垢 之徒,皆以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晓。”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张铁臂 红了脸道:‘是小时有这个名字。’别的事含糊説不出来。 杜少卿 也不再问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只有 刘戡 显得特别:他象发热发冷,时而大声说什么,时而含糊地嘟囔。”

⒊  形容办事敷衍马虎;苟且,不认真。

《旧唐书·陆贽传》:“既相执证,理合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宋 欧阳修 《再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臣若有之,万死不足以塞责;臣若无之,岂得含胡隐忍,不乞辨明?”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问官不肯推详,含糊了事。”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遇着这般泼妇,难道终日廝闹不成?少不得闹过几次,奈何他不下,到只得诈瞎装聋,含糊忍痛。”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⒋  示弱;差劲;无能。常与“不”字连用,表示反义。

老舍 《茶馆》第二幕:“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呀!不含糊!”
骆宾基 《东战场别动队》一:“人倒是不含胡,就是脾气暴躁点。”

国语辞典

含糊[ hán hú ]

⒈  言语不明白。也作「含胡」。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听了他这一片狂妄的话,也犯不著合他斗气,只得含糊著答应了几个『是』。」

吞吐

清楚 利落

⒉  做事不澈底,马马虎虎。也作「含胡」。

《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 直。」

英语ambiguous, vague, careless, perfunctory

德语unklar, undeutlich , verdunkeln (V)​, schattenhaft (Adj)​, undefiniert (Adj)​, vage (Adj)​, zweideutig (Adj)​, zwielichtig (Adj)​

法语négligemment, nébulosité, équivoque

分字解释


※ "含糊"的意思解释、含糊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关键时刻,田晨星毫不含糊,很快报出了有用的信息,她本身就是一个车迷,只不过家中的车多是笨重的防弹车。

2.我有点不知所措,就开始说一些含糊其词的话来搪塞.

3.他们以鞭挞中国的政府制度与实践开始,用的语汇要么就是源于明确的经济利益而非民主利益,要么就是源于当代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的含糊而又不着边际的思想。

4.马年到,送祝福,马到成功不含糊。马年到,你作主,龙马精神不迷糊。马年到,我作主,盛世马年必须富。马年到,新思路,指鹿为马咱说不。马年快乐!

5.他回答得很含糊,令人费解。

6.我求他教我怎末从那该死的魔鬼手下保命,并且语意含糊地提到那个铁塔中发生的事情,那些链条和手铐,那个忏悔室和墙上的姓名。

7.虽说是义务补课,曹炯梅却从来不敢含糊,她认为学好数学的秘诀就是“苦干巧干走近路”,自己有义务把学数学的窍门告诉孩子们。

8.周炳找不着什么得体的话说,就含含糊糊地支吾其词。

9.常方寸好像有什么苦衷似的,含含糊糊的抱怨着那个差点把罗本弄成白痴的女符师。

10.对敌斗争,策略和方法可以灵活,但必须针锋相对,丝毫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