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g

仪仗


拼音yí zhàng
注音一ˊ ㄓㄤˋ

繁体儀仗

仪仗

词语解释

仪仗[ yí zhàng ]

⒈  指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flags,weapons,etc.;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引证解释

⒈  指用于仪卫或赛会的武器、旗帜、伞、扇等。

《晋书·五行志上》:“王敦 在 武昌,铃下仪仗生华如莲华,五六日而萎落。”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皇太子纳妃》:“皇太子纳妃,卤部仪仗,宴乐仪卫。妃乘厌翟车,车上设紫色团盖……四马驾之。”
《三国演义》第八回:“﹝ 董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彪》:“少无赖,尝衝突 固原 提督仪仗,提督命杖於辕门。”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⒉  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国语辞典

仪仗[ yí zhàng ]

⒈  仪卫用的器具。古时帝王、官员外出时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库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戎器、卤簿仪仗。」
《三国演义·第八回》:「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

⒉  担任仪卫的军队。

《新唐书·卷二三·仪卫志上》:「朔望受朝及蕃客辞见,加纛、槊队,仪仗减半。」

分字解释


※ "仪仗"的意思解释、仪仗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当仪仗方队经过*席台时,观众席上一片欢呼.

2.15时许,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步伐矫健的仪仗队和旗手高举鲜艳的五星红旗、区运会会旗、第十三届区运会会徽旗和会徽进入体育场。

3.六月五日那天,时而下雨,时而放晴,拉马克将军的殡葬行列,配备了正式的陆军仪仗队,穿过巴黎,那行列是为了预防不测而稍微加强了的。

4., 后殿为娘娘庙,佛台上数十尊站神,有吹笙者,品箫者,操琴者,似为送子娘娘之仪仗,造型生动传神,妙不可言。

5.三军仪仗队的阵容威风凛凛:列队时个个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行进时人人目光炯炯、步伐坚定,不愧是国威、军威的代表。

6.五尊释迦牟尼太子像在两序仪仗队,幢幡高树、香花供养、宝盖高擎及钟鼓齐鸣的氛围中,庄严隆重地恭迎至大雄宝殿。

7.此次受阅部队装备极为先进,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各种先进武器登台,更让人眼花缭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歼10,歼11战斗机翱翔于苍穹,尤为令人目瞪口呆。

8.三军仪仗队的阵容威风凛凛:列队时个个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行进时人人目光炯炯、步伐坚定,不愧是国威、军威的代表。

9.祭天仪仗环节中,皇帝头顶黑貂红缨朝冠,身披明黄缎绣五彩云金龙朝服,脚踏明黄漳绒串珠靴,在九曲华盖下神情庄严,仪态雍容地缓缓前行。

10.三军仪仗队的阵容威风凛凛:列队时个个昂首挺胸、神采奕奕,行进时人人目光炯炯、步伐坚定,不愧是国威、军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