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气节


拼音qì jié
注音ㄑ一ˋ ㄐ一ㄝˊ

繁体氣節
词性名词

气节

词语解释

气节[ qì jié ]

⒈  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integrity;

引证解释

⒈  志气,节操。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
宋 陆游 《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 唐甄 《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⒉  节气;节令。参见“二十四节气”。

《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 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

国语辞典

气节[ qì jié ]

⒈  节气、节令。

晋·陶渊明〈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⒉  人的志气、节操。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莽败,磐拥富赀居故国,为人尚气节而爱士好施,有名江淮间。」
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分字解释


※ "气节"的意思解释、气节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二百零三、江姐在敌人的威迫利诱面前,毫不动摇,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2.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面不改色,大义凛然,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

3.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

4.为什么一个民族没有气节了,你们还趾高气扬。

5.做人的标准有岁寒三友:要有松树的风格,有梅花的精神,有竹子的气节。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时值祖国缺少气节之时,借*席之诗以表愤慨,忘当代官民共同奋进。

7.鄙视,说好的气节哪儿去了,坚贞不屈呢!

8.一百十四、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9., 幸福2: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10.江姐在敌人的威迫利诱面前,毫不动摇,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