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的成语故事


孺子牛

拼音rú zǐ niú

基本解释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出处郭小川《登九山》:“人在变,思想在变,多少英雄甘当孺子牛。”


孺子牛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景公在空闲时为了引逗庶子荼玩乐,用嘴咬着绳子装成牛让荼牵着走,荼十分高兴,又唱又跳的,一时得意忘形,摔倒在地,齐景公咬得太紧,冷不防把他的几颗牙齿给拉断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孺子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见风是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将计就计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栋梁之材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坏法乱纪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空口无凭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慷慨悲歌 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供不应求 《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难上加难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所有上条陈一事,竟是难上加难。”